雾霾持续“高烧” 环保产业催生新机遇


民意聚光灯汇焦“缉拿”PM2.5

  雾霾治理已经成为了今年地方两会除改革外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雾霾问题使得“环境治理”成为网民关注焦点,近五成网友希望政府应“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对高消耗、高排放的产业依赖”。而在此话题逾6.8千万条讨论中,超七成(70.8%)网民又将目光锁定在“缉拿”PM2.5上。

  在两会召开前,对民意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是历年惯例。让人意外的是,这次环境治理超过反腐成为了第一民意热点。这充分说明,在严重的雾霾影响下,民众对环境安全和自身权益的深度关切。前几天,石家庄市民李贵欣因空气污染状告环保局,就是最好的例证。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截至目前,已有31个省市与环保部签订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军令状”。最新消息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2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以“绝不回避”的态度直面雾霾,向环保部部长的追问“不少于数十问”。

  从大的方面来讲,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是我们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虽然对各自“贡献比例”还有争议,但北方冬季燃煤采暖排放都被列为最重要污染来源。由此,一个烧煤,一个燃油,成为空气污染的最大供应源,产生污染、不可再生、紧缺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落后产能为雾霾“埋单”

  来自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从行业来看,煤电厂和钢铁厂、水泥厂等工业排放源是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因此,这轮雾霾来袭时,各地停产限产的企业中,这类企业首当其冲。

  重污染地区京津冀主要城市迅速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其中多地都对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减产停产。北京空气污染提升至橙色预警后,以强联水泥为代表的36家工业企业停产,以首钢冷轧薄板公司为代表的75家企业减产;河北五个市区在一天之内集中拆除15家钢铁企业的高炉,化解过剩产能800余万吨。

  各地应急措施无疑短期内加快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但环保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双重压力也造成传统工业企业的生产压力。近一周,环保部督察组启动了12个地方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结果却令人忧虑:大量工业企业违规排放、本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仍然在堂而皇之地进行生产。以致一位专家不无担忧地说:“产业结构调整是雾霾治理的根本所在,但是目前的利益格局根本无法撼动这些高污染企业。”

  “中国不可能再靠复制传统工业化国家 "高资源消耗、高环境代价、高排放 "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张永生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能源状况、生态环境、碳排放等方面的压力加大,中国必须跳出传统工业化思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节能环保产业成经济“新主角”

  雾霾颠覆传统工业企业之时,也在促成节能环保产业的崛起。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去年又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解决节能环保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雾霾中寻找商机,国际友人给出了不少点子。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中国正寻求蓝天解决方案,一些人提出更有创意的应对措施,比如人工降雨等,一名荷兰艺术家则试图在高层建筑上安装“真空吸尘器”扫除雾霾。而一家英国建筑设计公司给北京提出的计划是建设一个气泡中的公园,在气泡式圆顶建筑里建设植物园,并开设办公室、零售商店和公寓。

  国内治理雾霾仍然要从节能减排入手。国内领先的用电监测平台—-新能量用电服务网通过打造节能“云”系统,帮助企业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秩序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的能耗,减少排放。浙江矽盛电子有限公司通过能效管理一年,已经省下了146万元电费。

  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在逐渐普及。北京在今年将首次大规模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目前已完成城区100个公用快充网点选址,近期将陆续启动建设;2014年内将完成1000个公用快充桩布局建设,覆盖中心城区和近郊。在易拿牌照、高额补贴、大建充电桩的多重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