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科研立项揭示环保产业热点:环保行业最新趋势


  近日,环境保护部正紧张组织申报2015年度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笔者认为,公益课题立项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环保产业发展的趋势。今天,先分析其对大气污染防治产业的导向:

一、大气污染防治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环保产业发展的热点

  2015年环保公益课题共35项,其中1至18项均与大气污染防治有关,而第22与第28项也与大气污染防治有一定的关系。大气主题占据了课题总量的50%强。可见,大气污染防治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环保产业发展的头号热点。

二、大气污染防治的五大特征区域

  第1,以及第12至17项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高度相关,其中第13至17项点明了5大特征区域:

  一是以天津为代表的华北大气重污染多发地区,主要研究应急措施和即时调控;二是山东省,主要研究大气重污染过程及周边区域传输规律;三是西南特大山地城市群,其典型污染物为PM2.5及臭氧;四是长株潭典型冶金化工产业密集区,主要构建排放清单,提出综合防治方案;五是内蒙的呼包鄂城市群,主要识别污染源,提出综合防治方案。

  因此,对于环保企业而言,参与研究或跟踪上述5大特征区域的大气污染成因、变化规律、区域传输和综合治理方案研究进展,对于将来大气领域的综合环境服务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臭氧污染防治日益得到重视

  第2和第4项与臭氧污染直接相关,一方面摸清态势与控制途径,另一方面开展相关健康危害研究。VOCs和NOx既是臭氧前体物,又是PM2.5的重要前体物。因此,VOCs和NOx减排将日益受到重视,市场将稳步增长。特别是VOCs,还有第9项的挥发性有机物成份谱及重点源特征谱研究作为支撑。

四、工业锅炉大气污染防治市场将快速增长

  第10项与工业锅炉大气污染防治有关。联系到环保部已经原则同意,即将发布的新修订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锅炉大气污染防治市场将快速增长。笔者曾经作过测算,新的锅炉标准出台,带动的市场总量将达到3000亿元。

五、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的重点行业和重点技术

  第18项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及推广应用潜力研究,指明了若干重点行业和重点技术。

  重点行业有:电力、钢铁、水泥、玻璃、垃圾焚烧、机动车。

  重点技术有:高温、中温及低温的SCR脱硝催化剂;SNCR-SCR耦合深度脱硝新技术及其协同控制二恶英、重金属;活性炭吸附-催脱硫脱硝除汞或二恶英一体化新技术;VOCs减排新技术;机动车云检测;区域联防联控等。

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前景光明

  第1项区域特征,第6项和第10项排放清单,第11项多尺度空气质量预报,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相关课题,都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事实上,大气污染防治相对于水污染防治,一方面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时间尚短,矛盾在我国凸现较晚,使得我们对其客观规律的认识仍相对较欠缺;另一方面,大气流动性强,污染物种类众多,污染物演变、传输机制仍不甚明确,这些都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环保产业,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产业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七、室内空气治理产业需要更多可持续性

  近年来,空内空气治理产业呈现暴发式增长。但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对室内空气的影响如何,仍不明确。在这种背景下,室内空气治理产业的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次立项的第5项大气颗粒物室内外渗透系数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就对回答公众广泛关心的这类问题很有帮助,也必将有助于室内空气治理产业明确目标与方向,提高产业发展可持续性。

  大地水体篇

  近日,环境保护部正紧张组织申报2015年度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笔者认为,公益课题立项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环保产业发展的趋势。今天,接着分析其中反映的对水、固废、危废、土壤、核与辐射等领域环保产业的导向:

  一、地下水修复仍未形成市场

  第19项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区补给区污染防控与监管技术体系研究,主要围绕区域识别、污染源解析、污染防控和监管做文章,暂时与环保产业无重要关联。

  就受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而言,尽管国内个别企业有少量技术储备,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上升到产业的层面,仍然是一个难题。地下水修复市场的培育期依然漫长。

  二、环境质量监测技术需求日益扩大

  近年来,环境监测仪器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亮点。未来一段时间,污染源在线监测的市场仍然很大,企业能有不错的成长空间。

  另一个新的领域是环境质量监测,这对监测仪器领域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第11,第13至17,以及第20项、第26项、第28项等都对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提出了要求。其中,第20项要求对近岸海域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预警,对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厂家是一个新的课题。

  三、重金属污染治理热度未退

  第24项铜冶炼中砷污染、第25项稀散多金属矿冶废物、第26项含铊废物,都属于关注度很高的重金属领域。如果再加上第23项赤泥,则有4项属于矿冶污染防治领域。在上述3项与重金属有关的立项中,第24、25项都提出了对源头减量和无害化处置技术及其示范的要求,涉及砷、铟、锡、锑、铅、镉等多种元素,其立项及未来的产出,对未来3至5年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有一定指导意义。

  四、土壤修复新热点得以体现

  第27项耕地土壤风险管控,基本未提及修复。这与当前受污染土壤修复受困于资金、商业模式和低成本修复技术等难题的现状是相适应的。

  第28项提到了当前土壤修复工程中的一个通常被甲方忽视和省略的风险评估问题。土壤修复完整的程序,应当从地勘起步,根据地勘数据做风评,然后依据风评的结果才能做可研,有针对性地制定修复方案,以保证最终的修复效果。从这点上讲,这个立项的导向意见很重要。

  五、核与辐射防护离形成产业仍有距离

  第30至32项很好地响应了福岛核事故在中国产生的舆论风波基本平息后,国内核设施在更高水平上加速建设过程中社会各界的疑问。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调查中,核与辐射防护是纳入了调查的,但从调查数据来看,全国从事该领域的企业少之又少,远远谈不上形成产业。

  六、环保产业发展将获得常态化数据支持

  第33项重点研究环保投资和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关联。笔者比较关注的是其中提出要研究环保产业调查统计制度、指标等纳入环境统计。环保产业的需求侧与环保投资密切相关,是有可能从制度化的环境统计中获取相关信息的。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这方面已经着手开展相关研究。这意味着,环保产业仅靠多年一次的运动式调查统计和专家估算数据支撑决策的现状即将成为过去时。

  七、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等将有望走向成熟

  第35项提出构建重点流域水环境容量和重点区域大气环境容量负债表,进行试点地区环境容量核定。这将为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等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