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行业发展现状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分析

关于环保行业的定义,在我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上,环保行业指是以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环保行业不仅包括狭义的环保行业的内容,而且增加了清洁技术、清洁产品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部分。

狭义上,我国基本沿用了经合组织(OECD)所提出的,即环保行业是为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供设备和服务的行业。

按业内通行的做法,将环保行业划分为大气治理、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与振动控制及其他等子行业。其中,大气治理、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3个子行业在整个环保行业中占主导。

环保行业范围

环保行业存在以下4 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公益性

环保行业是为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对环境要求,并为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支持产业,其公用事业属性在提供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服务等方面尤为明显。

2、外部性

环保行业是一个具有正外部性的产业,即环保产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使社会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

3、关联性

通过与其它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环保行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比如钢铁、有色、化工、电子、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另外,环保行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环保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其又具有目标关联性。

4、政策驱动性

环保行业的外部性和公益性决定了其发展必须有政府的调控和干预,即需要由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目标来驱动;同时,这些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共同决定着环保行业发展的方向。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环保历史“欠账”较多,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相关政策的出台、完善。因此,政策驱动性,已成为我国环保行业发展最突出的特征。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环保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机会预测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产品门类相对齐全,污染治理技术及配套服务比较完善的环保行业体系,产业规模显著扩大。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形成了包门类相对齐全的产品体系,基本可满足国内市场对常规环保装备产品的需求。环境服务业方面,从原来单一的工程技术与咨询服务向决策、管理、金融等综合性、全方位的智力型服务发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服务业年收入总额年均增长率约30%,在环保产业中的比重约15%。另外,根据环保部等三部委的联合调查,2011年,全国环保行业从业单位23,820个,从业人员319.5万人,年营业收入30,752.5亿元,年营业利润2,777.2亿元,与2000年相比,除从业人员数量基本持平外,其它三项指标则分别增长了0.31倍,17.2倍和15.7倍,产业总体规模显著扩大。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我国环保行业规模总体仍旧偏小、创新能力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有待健全。从环保技术装备方面看,目前产业规模较小,集中度偏低,中小企业众多,但专业化特色发展不突出且分布较分散,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未形成规模。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成套装备依赖进口,生产多为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的产品,核心、关键部件的自主化率不高。标准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低下问题较为突出,运行效果难以保证。政策环境不健全,难以有效促进市场需求和健康运行。而对于环境服务业,同样存在企业规模较小、创新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政策环境不完善,支撑体系不健全的局面进一步制约了环境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环保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周期关系

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速与GDP 增速相关性较小

环保行业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小,但与行业政策关系密切。环保产业是一个具有公益性,同时也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的产业,其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政府干预、引导密切相关。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速与GDP增速的相关性分析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小。在1982-2000年期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速与GDP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032,说明基本不存在相关关系;而2001-2012年期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速与GDP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170,说明存在较小的正相关关系。环保行业不会随宏观经济的周期起落而相应变动,但其变动与政策出台情况紧密相关: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速呈现较为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基本每5年周期波动),这与国家历次的环保规划基本相对应,说明环保行业的政策依赖性与驱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