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技术进步奖”提名名单的公示通知

附件:


环境技术进步奖”提名拟定名单


1.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MagBR磁介质生物反应器

主要完成人

孙竟,王哲晓,肖波,王吉白,张科,何京钟,唐宇,杨治清,王思琦,柴玉峰,易洋

主要完成单位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近年来,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目前还存在很大的压力,其中农村污水处理领域面临很大的挑战,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处理设备普遍存在厂网建设不完善,水平低下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的不 断释放,对处理技术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虽然目前国内市场农村污水处理技 术很多,但是在选择技术的时候,要本着实用、合理、低能耗和低运行成本原则选择。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为公司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一种将生物膜、化学除磷、斜板沉淀、过滤高度集成化的,适用于农村、城镇分散式点源的中

小型规模的 MagBR 磁介质生物反应器,具有抗冲击负荷强、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安装灵活、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操作简便,实现无人值守、出水脱 氮除磷效果好等优点。主要技术内容及成果水平:项目团体经过 1 年的研发,通过理论、方法和技术攻关,完成了 MagBR 磁介质生物反应器的研发。项目采用“磁性生物填料”,该填料基于普通的 MBBR 填料中添加了磁性物质和无机填充剂,不但调节填料比重使得在水中可悬浮,在微曝气的状态下可流化,节省能量;且表面空洞多且粗糙,比表面积大于普通填料 15-20%,在同样条件下生物膜量超过同类填料13-20%以上;其中磁性物质可催化生物活性,提高反应效率。该填料填补了国内磁性生物载体的空白,首次实现了磁性生物载体的应用,实现重大技术跨越,对行业技术进步作用显著。项目成果获得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5 项,发表论文 2 篇,项目曾经获得四川省环境科学技术二等奖。目前该技术设备已经在四川、湖北、北京多地有超过 40 处理工程案例,大多数运行时间已超过 2 年,当进水指标在涉及范围内时,出水可以达到《城镇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2. 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一种新型吸声材料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

沈加曙,张晓杰,张奎,李航,何奇,吴斌,干灵锋

主要完成单位

正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随着我国城市进程的加速,噪声污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投诉量大。噪 声污染具有声源分散、治理采用的吸声材料单一且存在二次污染、治理难度大等 难点,传统的降噪技术基本都要使用阻性吸声材料--玻璃棉,玻璃棉一种工业保 温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及较低的价格,在降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 玻璃棉是一种纤维类材料,在玻璃棉的生产制作过程中,存在粉尘污染以及对人 体皮肤的伤害,玻璃棉应用到降噪产品中,又导致二次污染。而目前使用的降噪 产品基本都是带有玻璃棉吸声材料的产品。玻璃棉虽然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但其 500Hz 以下的低频吸声性能较差,还无法完全满足降噪需求。研发出一种新型吸声材料,即能满足绿色材料的要求,又能对现有降噪产品进行升级,是降噪行业面临的巨大难题。

项目团体经过 5 年的研发,通过理论、方法和技术攻关,完成了一种新型环保吸声材料--微粒吸声材料,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包括无痕吸声系统、微粒声屏障、扩散式消声器、微粒消防模块、微粒耐火板、微粒导水模块等相关产品,解决了降噪行业只能使用玻璃棉作为吸声材料的现象。项目成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0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45 项,另外正在受理的发明专利 21 项,形成团体标准 1 项,项目曾经获得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评价:该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工业领域(电力、石油化工)、轨道交通领域、建筑 领域、市政领域等降噪市场,已经在北京、河北、四川、广东、江苏、浙江等超过 20 个省份实现销售。如:三年的销售收入超过 4930 万,国内行业市场占有率70%,出口到 4 个国家和地区,显著提高了我国降噪行业的技术水平,为我国噪声污染治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3.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基于铁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膜材料的密闭矿热炉高温烟气净化回收技术

主要完成人

高麟、汪涛、蒋敏、李波、任德忠、莫代林、樊彬、吴志强

主要完成单位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中国铁合金企业年生产能力约7000万吨,作为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一直延续着粗放生产的模式。该行业生产使用的矿热炉排放废气量大、温度高且波动大、烟尘浓度高、粒度非常小、部分有剧毒。由于缺乏高温气体过滤技术,传统生产工艺通常采用直接水洗,或通过水表冷的方式使之降温至200℃以下,以适用于布袋过滤的要求,为此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损耗了25%以上的显热能源,仍避免不了烧袋现象发生,影响连续、清洁生产。

项目团队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通过理论、方法和技术攻关,研究出基于Kirkendall效应批量化制备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新方法;建立元素混合粉偏扩散造孔、反应合成和烧结的一体化制备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多孔膜过滤元件及近净成型制品的全套制备技术体系;研究、设计及制造出金属间化合物膜元件及配套高温(300-600℃)过滤装置和系统;构建了围绕膜材料技术、膜元件制备技术、膜分离技术、膜装备技术及膜分离工程应用系统技术5大技术所形成的高温气体过滤技术体系,解决了矿热炉高温气体过滤的用材难题,突破了矿热炉高温烟气净化利用的技术瓶颈,并在密闭矿热炉及类密闭矿热炉如铁合金冶炼、高钛渣冶炼、电石、黄磷清洁生产等领域推广应用,节能、降耗、环保等方面社会和经济效果显著。促进了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转变为全过程预防、由被动治理转为主动防治、由花费治理转为增效防治,为企业实施增效型节能环保提供了切实可行、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

形成了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在行业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篇;获得授权PCT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主持编制相关技术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获批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产业化研制的“金属间化合物膜材料”首次列入国家十三五《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四、重点任务中(一)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中10.节能环保);金属间化合物膜及各行业领域应用技术等9项技术被国家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发改委等多部委列入国家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推荐目录。